昨晚公司開聖誕派對,地點是三藩市科學館Exploratorium。這裏有很多有趣的展品,全部可以動手測試把玩,我們一群工程師童心未泯,玩得不亦樂乎。
2009/12/06
2009/08/02
三藩市動物園
今早我倆和友人一家四口一起去三藩市動物園。我們兩個大人對動物園興趣不大,這次主要是陪公主出巡,也就是友人可愛的女兒。
她才一歲半,在家看書學會了不少動物名稱。比如說長頸鹿,她叫做affe,giraffe是也。
她有她的動物分類,老虎是「喵喵」,雀鳥不論大小,一概是「pip pip」(小鳥叫聲)。看到這食蟻獸,她說「汪汪」,把牠當成狗啦!
小孩眼中的世界真的很有趣,我們帶她去看北極熊,她沒多看兩眼,反而盯牢旁邊的皮球。這邊兩隻灰熊在玩水,她高興地推着自己的頭髮,當牠們在洗澡。
動物園果然是兒童的天地,小孩比成人還多。我們如果不是和友人邀請,也不會想到星期天早上來逛動物園。說是看動物,倒不如說是看小公主看動物比較準確。
2009/06/20
藍花楹 Jacaranda
愛上藍花楹是中學時代的事了。那天放學我如常坐巴士回家,在巴士總站附近的屋邨球場發現了一株開滿了紫花的樹,蓋天覆地都是淡紫色的花,美得讓我呆呆的看了好一會,才慢慢走回家。之後我去圖書館看《香港常見樹木》,一頁一頁的翻,終於找到了這樹的名字:藍花楹 (Jacaranda)。
藍花楹在香港其實不算常見,可是在灣區卻有很多。六月是藍花楹盛開的季節,每年我都會留意哪兒有藍花楹,到現在我心中已有一張藍花楹地圖,上班途中、下班路上、週末往圖書館經過的地方都有好幾株。其中我最喜歡的在Cupertino聖若瑟堂外面:
這樹真的好美,每年我都會特別來賞花,每次心情都會大好起來。怪不得我們用「心花怒放」來形容非常歡喜,極為高興。
2009/06/02
2007/09/01
食蟲植物展
今天我們去了金門公園的溫室花房(Conservatory of Flowers)看食蟲植物展。展覽簡單地用四個字總括它們的捕食方法:chomp、squish、splash、slurp。
-
Chomp (捕獸夾式)
代表植物:捕蠅草
捕蠅草展開它的捕蟲葉,靜待獵物到臨。昆蟲走在捕蟲葉上,連續觸動感覺毛兩次,葉子便迅速合上。這「連續觸動」讓捕蠅草知道這是獵物,不會為風吹雨打浪費氣力,十分奧妙。
-
Squish (黏蠅紙式)
代表植物:毛氈苔
這類植物的葉面帶有黏性,昆蟲黏在上面動彈不得。植物分泌出酵素和酸液,消化獵物。
-
Splash (陷阱式)
代表植物:豬籠草
豬籠草以靜制動,昆蟲被捕蟲瓶的氣味吸引到瓶口,稍不留神失足掉進瓶內。長筒形的捕蟲瓶狹窄而滑溜,昆蟲不能展翅飛出,也無法爬出,活活淹死,繼而被消化。
-
Slurp (捕鼠籠式)
代表植物:狸藻
我在展覽沒看明白這的植物的捕食方法,回來在食蟲植物記找到介紹:
捕蟲囊是具有彈性的囊狀構造,若將瓶口打開後,其會自然地鼓起。在捕蟲囊的開口處具有一個不透水的蓋子,是向內開的,平時緊緊地蓋住開口而不漏水。捕蟲囊 上具有排水的機制,會不斷將囊內的水往外排放,因此捕蟲囊就變扁了,但同時囊內的負壓也變高。如果水中的小生物觸碰到開口外的感覺毛時,蓋子便突然打開, 捕蟲囊便將水連同小生物一起吸進來;在吸水的過程中便會使蓋子向內開,吸完後便關起來了。
我在展覽只看到靜態的食蟲植物,沒看到它們捕食。不過我看到豬籠草半滿的水瓶,加上防止雨水稀釋消化液的瓶蓋,裏面還有不少螞蟻。這已讓我深感食蟲植物設計精密,妙不可言。
延伸閱讀:
- 食蟲植物記
- 維基百科分類:食蟲植物
- 國際食蟲植物協會(英文)
2007/06/10
2007/05/07
聖荷西大會堂的遊隼寶寶
聖荷西大會堂的屋頂有一對遊隼(Peregrine Falcon),住在矽谷的牠們可有自己的webcam呢!牠們上星期孵出了三隻雛鳥,在webcam可以看到牠們餵寶寶,十分可愛。
延伸閱讀:
- Santa Cruz Predatory Bird Research Group at UCSC
- City Hall delivers heavily watched falcon triplets (聖荷西水星報 2007年4月29日)
- All a-flutter over falcon family (聖荷西水星報 2007年5月5日)
2007/03/31
帕羅奧多灣地觀鳥
今天我們去了帕羅奧多灣地(Palo Alto Bayland)觀鳥。這保護區在舊金山灣的濕地上,水鳥成群,我們帶了望遠鏡、照相機、觀鳥書,細意觀賞,看到了很多不同種類的雀鳥,以下是我最喜愛的幾種:
美洲反嘴鷸 (American Avocet)
西美草地鷚 (Western Meadowlark)
棕硬尾鴨 (Ruddy Duck)
黑頸高蹺鴴 (Black-necked Stilt)
除了觀鳥之外,我們沿途還玩了地理藏寶,一共找到了五個寶藏呢!
2007/03/25
春天到,野花開
友人上星期去了Henry Coe State Park,看到了很多野花和雀鳥,昨天和我們又去了一趟。
我們一時多出發,先去了青蛙湖(Frog Lake),在那兒吃三文治作午餐。我們坐在湖邊,對岸的樹上有不少雀鳥,其中最特出的是橡樹啄木鳥(Acorn Woodpecker),頭頂是紅色的,遠遠就可以認出來。
我知道這兒有地理藏寶(geocache),吃飽了便去找,很快就找到了,叫大家來看。大家看到了寶箱都很興奮,問我地理藏寶是什麼玩意。
午餐後走Flat Frog Trail,沿途看到了不少野花,拍了好些相片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接着是Forest Trail,這是一條樹木徑,入口有一本小册子,指出沿途的植物。我們看到了生長在橡樹上的槲寄生(mistletoe),一團一團的,我以前還以為是鳥巢。有一站是poison oak,我早已聽說這植物會令皮膚紅腫發癢,今天看到了它的盧山真面目,趕緊認下來。另外我們還看到了月桂葉(bay leaf)和鼠尾草(sage),我們用手摸摸這些香草,再嗅嗅指尖,香味已經很強。
最後我們走了Springs Trail回去,看到了一隻野火雞(wild turkey),一群鵪鶉(quail),還有四頭鹿,收穫真豐富。
附:這次遠足的kmz檔。
2007/03/03
月出‧月蝕
今天有月蝕,在加州只可以在月出時看到一丁點,不過我們還是登上了一小山丘去看。路上遇到一位溜狗的女士,她告訴我們山坡上有一隻穴居貓頭鷹(burrowing owl),我們上去時留神看,果然看到了可愛的貓頭鷹。

坐在山丘圓頂等月蝕,等了十分鐘,月亮終於從東方的山脈慢慢升起來。這可是我第一次看月出呢!

我們看呀看,月亮還是圓圓的。看了半小時,才想到可能只在月亮從地平線出來那一剎那可以看到月蝕,到月亮從山脈後面爬出來已經太遲了。
沒看到月蝕,但看到了貓頭鷹和月出,也不錯。